(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对楚汉争霸时期人物的描写不正确的是:()
A.刘邦,公元前256-195年,汉朝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B.项羽,公元前232-202年,名籍,号西楚霸王,秦末起义军领袖。
C.刘邦起义一开始投奔的是范增。
D.项梁,公元前208年,楚国贵族后代,项羽叔父,秦末起义军领袖。
A.刘邦,公元前256-195年,汉朝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B.项羽,公元前232-202年,名籍,号西楚霸王,秦末起义军领袖。
C.刘邦起义一开始投奔的是范增。
D.项梁,公元前208年,楚国贵族后代,项羽叔父,秦末起义军领袖。
【◆参考答案◆】:C
(2)【◆题库问题◆】:[填空题] 在统一岭南时,秦监御史禄率士卒开通()。
【◆参考答案◆】:灵渠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大禹治水
【◆参考答案◆】:
传说尧舜统治时期天下洪水为害,尧命有崇氏首领鲧治水。鲧用堵塞的方法,结果失败,被舜殛死。舜又命鲧之子禹治水。禹接受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禹治水期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治平了洪水。禹的声望日隆,舜死后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平治了水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这也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传说尧舜统治时期天下洪水为害,尧命有崇氏首领鲧治水。鲧用堵塞的方法,结果失败,被舜殛死。舜又命鲧之子禹治水。禹接受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禹治水期间,在外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治平了洪水。禹的声望日隆,舜死后拥戴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由于平治了水土,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这也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4)【◆题库问题◆】:[判断题] “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5)【◆题库问题◆】:[单选] 古代刑法很残酷,俗称“五马分尸”是指()
A.大辟
B.弃市
C.凌迟
D.车裂
A.大辟
B.弃市
C.凌迟
D.车裂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单选]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点包括:()
A.石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B.石器工艺发生明显进步的同时,骨角器也大大发展。
C.多种装饰品的出现。
D.A.B.C
A.石器的种类更加多样化。
B.石器工艺发生明显进步的同时,骨角器也大大发展。
C.多种装饰品的出现。
D.A.B.C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瓦肆
【◆参考答案◆】:宋代游艺场所集中之处。内设围栏或布帘划分表演区和观众区,游艺项目很多,上演技艺可达百种,尤以说话、傀儡、杂剧、影戏为盛。瓦肆内开设有店铺,经营服装、万物、杂货、酒楼等店铺,原盛行于北宋,南渡后盛行于临安。城内瓦肆由修内司管理,城外由殿前司管理。是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文化兴起的重要表现。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试述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异同。
【◆参考答案◆】: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是唐代实行的两种赋税制度。 (1)租庸调制是唐初实行的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制度。它规定:每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作调;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家若不需其服役,则每丁可按照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的标准,交足二十天的数额以代役,称作庸。这项赋税制度的推行,使农民能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生产,多少改善了农民的处境,对唐前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开元末年均田制破坏,这一制度渐不适用。安史之乱后,为两税法所代替。 (2)两税法是一项与庄园经济相适应的赋税制度。 内容是: ①取消租庸调以及各项杂税的征收,保留户税和地税。 ②地税按田亩征收谷物。 ③户税按每户资产的多少分九等征钱,资产多者其税多,资产少者其税少。 ④对于工商业者三十税一(后改为十税一)。 ⑤按照“量出制入”的方法来确定赋税总额。收税的标准实际上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无论地税还是赋税都分为夏秋两季征收。 作用: ①它改变了按人丁户口征计的办法。以土地财产多少征税,使赋税负担相对合理,而且适应唐代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佃农大量存在的客观经济形势。 ②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③简化了税收的手续,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间环节对百姓的盘剥。 ④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唐王朝的实力,促成了所谓的“元和中兴”,它对唐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这种税制直到明代行一条鞭法后才被废除。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吴起是()国人,他在()进行改革,其国力日盛。
【◆参考答案◆】:卫;楚国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在图书典籍的整理和编纂方面,明代编有(),清代编有()和《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答案◆】:《永乐大典》;《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