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三公九卿制
【◆参考答案◆】:秦朝在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并处理庶政。此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屯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宗室谱系、名籍;治粟内史,掌财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九卿之外,还有列卿,如中尉,掌京师治安;将作少府,掌修治宫室等。
(2)【◆题库问题◆】:[单选] 周代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管理酿酒的官职,以下哪个不是其官职名()
A.酒正
B.郁人
C.大酋
D.酒师
A.酒正
B.郁人
C.大酋
D.酒师
【◆参考答案◆】:D
(3)【◆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两税法的内容特点和利弊。
【◆参考答案◆】:
(1)内容:
1)统一税目,以户税和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它一切赋税都纳入两税;
2)依据财产及土地占有状况划分户等,不论主户与客户、丁男与中男,一律按户等高下征税,不定居而行商者则由所在地征税1∕30;
3)两税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征钱或折纳绢帛,秋税则征谷物,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4)量出以制入,以大历十四年(779)的全国垦田数及收入钱谷数作为两税征收的基准额分摊于各州,各州则以大历中收入钱谷最多的一年确定两税法的总额分摊于各地。
(2)特点:
1)两税法把赋役征收的对象由身丁变为以土地为主的资产。从此"舍人税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客户只要有资产,也要一律纳税。坐商和行商也得纳税。扩大了纳税面。所以两税法征收对象的广泛和稳定,无疑是最基本的特点。
(3)利弊:
1)利:
①两税法的实施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税源的扩大,使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增,从而使战后一直处于危机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逐渐好转。
②两税法的立法原则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负担不均的情况。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兼并剧烈,贫富分化严重,人口大批流亡。以往根据身丁纳税,势必对无地无钱的贫下户不利。两税法实行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变。
③改变了过去以"身丁为本"的征税依据,变成以"资产为宗"。意味着中唐以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生了重要变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④使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在短时期内相对稳定。使过去混乱的赋役制度得到了暂时的统一,对于长期战乱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弊:
①两税法表面减少税目,实际是变相扩大了税收。
②两税法以资产为宗,而资产并不容易估算。
③唐朝在两税外由额外征税,人民负担不断增加。
(1)内容:
1)统一税目,以户税和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它一切赋税都纳入两税;
2)依据财产及土地占有状况划分户等,不论主户与客户、丁男与中男,一律按户等高下征税,不定居而行商者则由所在地征税1∕30;
3)两税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征钱或折纳绢帛,秋税则征谷物,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限十一月纳毕;
4)量出以制入,以大历十四年(779)的全国垦田数及收入钱谷数作为两税征收的基准额分摊于各州,各州则以大历中收入钱谷最多的一年确定两税法的总额分摊于各地。
(2)特点:
1)两税法把赋役征收的对象由身丁变为以土地为主的资产。从此"舍人税地"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客户只要有资产,也要一律纳税。坐商和行商也得纳税。扩大了纳税面。所以两税法征收对象的广泛和稳定,无疑是最基本的特点。
(3)利弊:
1)利:
①两税法的实施顺应了赋役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税源的扩大,使唐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增,从而使战后一直处于危机的财政状况走出困境,逐渐好转。
②两税法的立法原则较为公平,有助于改变赋役负担不均的情况。均田制破坏后,土地兼并剧烈,贫富分化严重,人口大批流亡。以往根据身丁纳税,势必对无地无钱的贫下户不利。两税法实行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变。
③改变了过去以"身丁为本"的征税依据,变成以"资产为宗"。意味着中唐以后,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反映了唐朝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生了重要变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④使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在短时期内相对稳定。使过去混乱的赋役制度得到了暂时的统一,对于长期战乱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2)弊:
①两税法表面减少税目,实际是变相扩大了税收。
②两税法以资产为宗,而资产并不容易估算。
③唐朝在两税外由额外征税,人民负担不断增加。
(4)【◆题库问题◆】:[填空题] 北宋官员名称上“()”是表示俸禄、级别的虚衔。
【◆参考答案◆】:官
(5)【◆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清代处理民族和边疆问题的政策和制度之评价。
【◆参考答案◆】:民族问题:对蒙古,清代平定了准噶尔部首领叛乱,这关系到国家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的统一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受到准噶尔部压迫而被迫西走的土尔扈特部也终于东归。利用喇嘛教和满蒙联姻对蒙古进行统治。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康熙帝派兵入藏,击败了准噶尔的军队,并使亲清的康济鼐管理前藏,颇罗鼐管理后藏,并以蒙古兵二千人留守西藏。雍正、乾隆时,又在西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统治。统一新疆。清廷即在伊犁设将军,总管本地区的行政、军事。又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巴里坤各设领队大臣,都领兵屯驻。乾隆时平定了大小和卓木雍正时平罗卜藏丹津叛乱,安定青海,加强了对青海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在原土司地区实行与汉族地区相同的制度,大大加强了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及巩固西南边防,是进步性的措施。边疆问题:反对沙俄侵略,康熙时《尼布楚条约》,这是中俄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它规定了中俄东段边界。雍正时签订《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总算是确定了中俄中段边界。此后这段边界未有重大变动,目前大部分已成为蒙俄边界。制止廓尔喀侵扰西藏。乾隆时清兵由青海入藏,击败廓尔喀军,尽复失地。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整顿西藏的防务,改革西藏的赋役制度及宗教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总的来说,在民族和边疆问题上,清代总的政策就是反对一切叛乱、分裂和侵略活动。通过解决民族问题,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疆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上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规模。康熙、雍正、乾隆帝在加强和巩固国家统一事业上,是有重大贡献的。
(6)【◆题库问题◆】:[单选] 成功指挥镇压南方反抗的人物是:()
A.韩擒虎
B.杨素
C.隋炀帝
D.杨勇
A.韩擒虎
B.杨素
C.隋炀帝
D.杨勇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单选] 他是古代多才多艺的帝王之一,他创立了瘦金体,他被后人评价为“书画精妙,亦古今首屈一指”,他是()
A.宋真宗赵恒
B.宋仁宗赵受益
C.宋徽宗赵佶
D.宋英宗赵曙
A.宋真宗赵恒
B.宋仁宗赵受益
C.宋徽宗赵佶
D.宋英宗赵曙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公元前7世纪(中国春秋时期),古代希腊和中国都有众多的"小国"。相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古代希腊的"小国"具有的特点包括()。①建立之初就以小国寡民和自治为特征②僭主专制统治未能真正建立和发展③各国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基本一致④其公民往往积极参与公共政治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来源是:()
A.贵族集团
B.平民阶层
C.A.B都是
D.A.B都不是
A.贵族集团
B.平民阶层
C.A.B都是
D.A.B都不是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单选] 清政府收复新疆及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的管理主要是因为()
A.A.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B.新疆物产丰富C.新疆人口众多,地域广东D.新疆农业发达
A.A.新疆是中国西部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B.新疆物产丰富C.新疆人口众多,地域广东D.新疆农业发达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