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输籍法
【◆参考答案◆】:隋文帝时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政策,亦称输籍定样。即将人民所输租税,依每家资产情况作出缴纳标准,从轻定额。每年县令派人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共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的上下。这样就弄清了户口和人民应纳税额,百姓固然不能逃脱,地方官也不能随便舞弊,更重要的是所定赋税比世家大族对属民的剥削为轻,这样做既打击了世家大族,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弭兵之盟
【◆参考答案◆】:
春秋晋国、楚国平分霸权之盟。春秋后期,晋、楚两国国内矛盾尖锐,皆有停止争霸、弭兵(休兵)之愿。宋国执政华元、向戌倡导诸侯弭兵,晋、楚皆同意。鲁成公十二年(前579),华元约合晋、楚在宋国西门外相会订盟,约定:晋楚互不交兵,互通聘使,互救灾害,互相援助抗击侵略者。鲁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向戌因与晋赵武、楚屈建皆友善,再次倡议弭兵之盟,得到晋、楚、齐等国响应。是年夏,晋、楚、齐、鲁、卫、陈、郑、蔡、许、曹、邾、滕和宋,又在宋之蒙门(东北门)外相会订盟。盟约规定晋、楚公为霸主,余国分别向晋、楚进纳贡赋。秦、齐和晋、楚为对等大国,不向晋、楚纳贡,也不受贡赋。第二次弭兵之会后,中原诸侯间的战争得以减少。
春秋晋国、楚国平分霸权之盟。春秋后期,晋、楚两国国内矛盾尖锐,皆有停止争霸、弭兵(休兵)之愿。宋国执政华元、向戌倡导诸侯弭兵,晋、楚皆同意。鲁成公十二年(前579),华元约合晋、楚在宋国西门外相会订盟,约定:晋楚互不交兵,互通聘使,互救灾害,互相援助抗击侵略者。鲁襄公二十七年(前546),向戌因与晋赵武、楚屈建皆友善,再次倡议弭兵之盟,得到晋、楚、齐等国响应。是年夏,晋、楚、齐、鲁、卫、陈、郑、蔡、许、曹、邾、滕和宋,又在宋之蒙门(东北门)外相会订盟。盟约规定晋、楚公为霸主,余国分别向晋、楚进纳贡赋。秦、齐和晋、楚为对等大国,不向晋、楚纳贡,也不受贡赋。第二次弭兵之会后,中原诸侯间的战争得以减少。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郑和从1405年至1433年,奉命七下西洋,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处到达了红海的海口和非洲东岸,并且越过了赤道。意义:第一,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第二,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亚非各国多遣使来中国建交及进行贸易;中国人到南洋去的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商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对南洋的开发起了巨大作用。第三,郑和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丰富了中国人的海外地理知识。
(4)【◆题库问题◆】:[单选] 《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世祖的“大新制作”主要表现为()。
A."臵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A."臵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单选] 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A.《离骚》是一首宏伟壮丽的抒情诗
B.楚辞是当时流行于南方的新诗歌体裁
C.《离骚》风格浪漫,充满奇特幻想
D.楚辞创作采用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水利工程的兴修,最能体现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A.都江堰
B.永济渠
C.灵渠
D.会通河
A.都江堰
B.永济渠
C.灵渠
D.会通河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建国两年后,努尔哈赤以“()”告天誓师,以明朝杀其父祖等理由,大举攻明,明金战争开始。
【◆参考答案◆】:七大恨
(8)【◆题库问题◆】:[填空题] 商代代表性的手工业为(),代表作是在安阳殷墟发现的()。
【◆参考答案◆】:青铜铸造业;司母戊鼎
(9)【◆题库问题◆】:[判断题] 城堡、城址的出现说明人类聚居的密集和社会组织的形成。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10)【◆题库问题◆】:[单选] 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王,未必不转谏为谀也。李贽的评论()
A.揭示了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
B.批评了太宗用人政策
C.揭示了魏征的人格弱点
D.歌颂了太宗的英明
A.揭示了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
B.批评了太宗用人政策
C.揭示了魏征的人格弱点
D.歌颂了太宗的英明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