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的是()。
A.十进位制
B.圆周率的计算
C.正负开方术
D.四则运算
A.十进位制
B.圆周率的计算
C.正负开方术
D.四则运算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问答题] “足下”这一尊称是怎么来的?
【◆参考答案◆】:"足下"是个表示尊敬的词,古人写信和与人交谈时常常用到。关于"足下"这个词的由来有一个典故,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十: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终于回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即位后,他要封赏有功之臣。当年逃亡时,因为没有粮食吃,大臣介之推曾经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让他吃,立下了大功,理应在封赏范围之内。但介之推为人一贯耿直、仗义,他不愿接受封赏,就带着老母藏到绵山中。晋文公去绵山找不到他,就下令放火烧山,想用这种办法逼他出来。没想到介之推还是不肯出来,最后抱着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看到这悲惨的一幕,既后悔又悲伤。无奈,他只好叫人用被烧的这棵大树制成了一双木鞋,说:"悲乎,足下!""足下"一词便由此而来。因为介之推是晋文公所尊重的人,所以"足下"一词逐渐演变成对表示敬重的人的称呼。后来,晋文公为纪念介之推,还将介之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这一天吃冷食,不准动烟火。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3)【◆题库问题◆】:[单选] 1903年,在美国檀香山的一次集会中,演讲者提出“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据此推断演讲者是()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A.林则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参考答案◆】:C
(4)【◆题库问题◆】:[多选] 商秧变法的内容有()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平籴法"
C.编著《法经》
D.奖励耕战
E.实行分封制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平籴法"
C.编著《法经》
D.奖励耕战
E.实行分封制
【◆参考答案◆】:A, D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部曲
【◆参考答案◆】:部曲在汉代本是军队编制的名称,大将军营有五部,部下有曲。联称泛指某人统率下的军队。东汉末黄巾起义和其后的军阀混战时,许多苦于战乱的农民都去请求武装的世族大姓保护,而世族大姓为聚众自保或出师作战,也需要充实武装力量,于是承袭了东汉以来私兵的传统,作战时是部曲,平时是佃客,即且耕且战的武装耕作者。
(6)【◆题库问题◆】:[单选] .西汉初年匈奴南下打到最南边的位置是现在的()
A.山西大同西南
B.河南洛阳东北
C.山西太原西南
D.陕西西安东南
A.山西大同西南
B.河南洛阳东北
C.山西太原西南
D.陕西西安东南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填空题] 周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叔父()摄政。管、蔡二叔联合()发动叛乱,()率军东征,经过三年战争,平定叛乱。
【◆参考答案◆】:周公旦;武庚;周公
(8)【◆题库问题◆】:[问答题] 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之一、国王的陵墓和权力的象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金字塔
(9)【◆题库问题◆】:[问答题] 何谓“名字”?
【◆参考答案◆】:"名"和"字"是一回事吗?名字是人与人之间的特定称呼,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今天,中国人的名字大多比较简单,都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姓"是沿袭祖辈、代表血缘关系的,"名"则凝聚着长辈殷切的希望。民生礼俗而在中国古代,名和字却是分开使用的。"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所用的符号,带有鲜明的个人烙印,"字"则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更为重要的是,古人只有到了成年后才能取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这里的"冠"指的是古代男子的成人礼,意思是说,男孩长到二十岁举行"结发加冠"的成人礼的时候,就要取字。这是出于对成年男子的尊重和避讳,以后大家就不能直呼其名了。而女孩到十五岁举行"及笄(j)"的成人礼时才取字。古人的"字"通常由"名"衍生而来,《白虎通·姓名》说:"或旁(傍)其名为之字者,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可见,古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大体相近或有关联。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又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同义。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点,字皙。《说文》:"点,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又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就是反义。有一些名与字援引经史载记,使用典故。比如陆羽,字鸿渐(《易经·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另外还有一些人名、字间很难发现其中意义上的联系。如:张耒,字文潜。若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里记录了"张文潜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为名,而字文潜",估计人们很难猜透其名字意义上的关联。
(10)【◆题库问题◆】:[单选] 主张塞防和海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并建议设立新疆行省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李鸿章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李鸿章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