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文物管理的原则与方式是()
A.采取分级管理
B.采取多级管理
C.采取阶梯性管理
D.采取两端管理
A.采取分级管理
B.采取多级管理
C.采取阶梯性管理
D.采取两端管理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邺城考古发现及意义?
【◆参考答案◆】:东汉末年,魏王曹操营此城以为都城.,及魏文帝曹丕受禅移都洛阳,乃以其为北都。后赵、前燕、东魏、北齐等朝代都先后定都于此。邺城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包括南北毗连的两个城址。北邺城大部在今漳河北,北临故漳河,传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南邺城在今漳河南,初营于东魏,毁于隋。由于漳河频繁泛滥和改道,北邺城遭严重破坏,地面遗迹残存甚少,南邺城则全为白砂所覆盖。北邺城呈长方形,有七门:南面三、北面二、东西各一门。一条东西大道将全城分作南北两区。北区中部建宫城,宫城以东为贵族所居戚里及官署,以西为禁苑铜雀园,苑内置武库、马厩、仓库,西城垣中部偏北,以城垣为基础筑金虎、铜雀、冰井三台。南区大部分为居民里坊,只有少数官署,在全城中轴线的位置上辟南北干道,南通大城正南门,北达宫城。整个布局区划分明,形成了中国古代都市规划的一种新模式,给南北朝和隋唐都城规划以重大影响。北邺城的建筑遗迹,只有位于城西垣上的金虎、铜雀两座台基和城内8处不知名的夯土台基。城的东门外为对外交往和设市之地。邺城的西门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引漳河水从铜雀三台下流入宫禁地区,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里区,从东门附近流出城外。邺城的规划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有重要意义。它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代长安宫城与闾里相参、布局松散的状况。邺城是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的城市,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群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布局形式对此后的都城规划如隋唐长安城等有很大影响。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参考答案◆】:约在公元前12000-6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文化正处于发展的准备阶段,各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如下:沙苑文化:在陕西省大荔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大量细石器和石片石器,磨制石器仅两件三角形箭头,年代范围界定在"中石器时代以至于新石器时代初期"鹅毛口遗址:在山西省怀仁县,发现大量石器,然而磨制石器仅一件。发掘者推定其年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南庄头遗址:在河北省徐水县,时代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主要文化遗存包括灰坑、陶片、磨制石器和骨角器等。石磨盘和磨棒为其典型石器,表面留有使用痕迹,陶片多夹沙或云母碎末,烧成温度不高,灰陶为主,常见附饰绳纹,可辨器类有直腹罐和钵。南方地区的洞穴遗址:玉蟾岩遗址:在湖南省道县,年代为公元前11000或13000年,发现的遗迹现象主要是一些烧过的灰堆,最重要的发现是少数陶器和稻谷遗存。石器全系打制,以小型石器为主。陶器制作粗糙,烧成温度低,胎壁厚薄不均,可辨器类有釜。所出稻谷遗存,经鉴定分析,认为兼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的综合特征,是一种由普通野生稻向初期栽培稻演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二者都在江西省万年县,年代约在公元前12000-9000年。发现有石、骨、角、蚌器,其中以早期陶器和稻属植硅石遗存的发现最为重要。早期陶片的陶土中都加有诸如石英碎末等羼和料,制法有泥片巾塑和泥条叠筑两种,烧成温度不高,无完整器,纹饰有条纹、绳纹和编织纹,也有素面陶。栽培稻遗存从早到晚的不断增多,表明稻作农业已经有了发展。甑皮岩遗址:在广西桂林市,年代在公元前8000-7000年之间。出土有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蚌器及陶器。陶器全系手制,较粗糙,烧成温度低,器型有罐、釜、钵等。岭南的的贝丘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有些也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如广西南宁市的豹子头遗址,石器以磨制为主,亦发现有夹砂陶,器型多为圜底。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遗址面积都比较小,文化堆积延续的时间都较长,说明当时的居民已经实行定居;磨制石器在各遗址中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经济结构多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早期的栽培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为辅,以上即中国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一般特征。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半坡遗址
【◆参考答案◆】: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浐河东岸的半坡村。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年~前4300年。1954~1957年,石兴邦主持发掘。
半坡类型的聚落呈不规则圆形,房屋和大部分窖穴、家畜圈栏以及小孩瓮葬群集中分布在聚落中心。出土有石、骨、角、陶制工具。陶器以粗制和细泥的红色、红褐色陶为主。墓葬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少数为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
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大规模地揭露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为复原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浐河东岸的半坡村。年代约为公元前4800年~前4300年。1954~1957年,石兴邦主持发掘。
半坡类型的聚落呈不规则圆形,房屋和大部分窖穴、家畜圈栏以及小孩瓮葬群集中分布在聚落中心。出土有石、骨、角、陶制工具。陶器以粗制和细泥的红色、红褐色陶为主。墓葬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少数为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
半坡遗址的发掘,首次大规模地揭露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为复原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题库问题◆】:[判断题] 西周的宫殿是一种对称的结构。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6)【◆题库问题◆】:[填空题] 考古调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工作便是()。
【◆参考答案◆】:实地勘察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司母戊鼎
【◆参考答案◆】:
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
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控,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钵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了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的水平。
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
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控,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
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钵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了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的水平。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考古学
【◆参考答案◆】: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中研究的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地层学与器物形态学的研究方法。
(9)【◆题库问题◆】:[单选] “觜”古人认为类似()。
A.龙
B.虎
C.雀
D.乌龟
A.龙
B.虎
C.雀
D.乌龟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单选] 发现敦煌藏经阁的是什么人()
A.传教士
B.和尚
C.道士
D.学者
A.传教士
B.和尚
C.道士
D.学者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