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猛犸长牙建造的房子最可能发现于:()
A.埃塞俄比亚
B.俄罗斯
C.中国
D.墨西哥
A.埃塞俄比亚
B.俄罗斯
C.中国
D.墨西哥
【◆参考答案◆】:B
(2)【◆题库问题◆】:[单选] 北京故宫的文物大约有多少件()
A.140万
B.150万
C.160万
D.170万
A.140万
B.150万
C.160万
D.170万
【◆参考答案◆】:C
(3)【◆题库问题◆】:[单选] 58000年前,“满天星斗”是指中国各地的文化是().
A.频繁交流
B.尚未成型
C.开始萌芽
D.独立发展
A.频繁交流
B.尚未成型
C.开始萌芽
D.独立发展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西阴村遗址
【◆参考答案◆】:西阴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夏县西阴村东北俗称灰土岭的高地上,是以新石器时代庙底沟文化类型为主,兼有半坡上层、西王村三期、庙底沟二期等阶段以及商文化遗存的古文化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26年秋首次发掘,1994年再次发掘,发现史前文化庙底沟类型遗迹壕沟长近百米,为环绕古村落的防御设施,还有陶窑、灰坑、房址等。出土陶器有彩陶盆、彩陶钵、罐、釜形鼎等,还有石器刀、铲、镞、球、棒、骨器锥、镞等,以及猪、羊、鸡等动物骨骼。
(5)【◆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汉画像石的主要分布与年代。
【◆参考答案◆】:
汉画像石出现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末期。可分为四个中心分布地区:
①河南南阳、鄂北地区: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画像仅刻在门柱和门扉上,内容为门阙、楼阁、门吏等。另外有少量历史故事,技法有阴线刻和凹面刻,王莽时期,增加了车骑出行、墓主生活的画像内容,出现了神话故事,技法出现了浅浮雕法。到东汉早、中期时段,画像内容仅有少量乐舞、仙人图,东汉中期,仙禽神兽内容的画像加饰了流畅的云气纹,技法仅有浅浮雕;至东汉晚期,画像内容增加了与神话故事结合的天象图,技法以浅浮雕为主,少量透雕法。
②山东、苏北、皖北地区:东汉早、中期的画像内容为车骑出行、乐舞、宴饮和神话故事为主,技法为浅浮雕和减地平面线刻;至东汉晚期,画像内容齐全,各种雕刻技法熟练运用,如减地平面线刻、阴刻、高浮雕和透雕等,画像内容多攻占图、祭祀图、出行图等,典型者如沂(yi)南画像石墓。
③四川地区:重庆附近的合川、江北等地,内容主要为四神、双龙衔璧、仙人以及少量历史故事;以成都为中心的地区,画像内容为农田耕作、射猎、酿酒、墓主车骑出行、宴饮百乐和门吏、四神等,技法为浅浮雕。
④陕北、晋西北地区:这一地区的画像多刻于墓门,少数嵌于室壁和墓顶,内容多为农耕、射猎、车骑、神话故事以及少量的历史故事和天象,装饰图案的蔓草状流云纹极为发达。技法为减地平面线刻。
四个中心区中,南阳、鄂北区和山东、苏北、皖北区的画像石出现最早,艺术水平最高,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也最大。
汉画像石出现的年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末期。可分为四个中心分布地区:
①河南南阳、鄂北地区: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画像仅刻在门柱和门扉上,内容为门阙、楼阁、门吏等。另外有少量历史故事,技法有阴线刻和凹面刻,王莽时期,增加了车骑出行、墓主生活的画像内容,出现了神话故事,技法出现了浅浮雕法。到东汉早、中期时段,画像内容仅有少量乐舞、仙人图,东汉中期,仙禽神兽内容的画像加饰了流畅的云气纹,技法仅有浅浮雕;至东汉晚期,画像内容增加了与神话故事结合的天象图,技法以浅浮雕为主,少量透雕法。
②山东、苏北、皖北地区:东汉早、中期的画像内容为车骑出行、乐舞、宴饮和神话故事为主,技法为浅浮雕和减地平面线刻;至东汉晚期,画像内容齐全,各种雕刻技法熟练运用,如减地平面线刻、阴刻、高浮雕和透雕等,画像内容多攻占图、祭祀图、出行图等,典型者如沂(yi)南画像石墓。
③四川地区:重庆附近的合川、江北等地,内容主要为四神、双龙衔璧、仙人以及少量历史故事;以成都为中心的地区,画像内容为农田耕作、射猎、酿酒、墓主车骑出行、宴饮百乐和门吏、四神等,技法为浅浮雕。
④陕北、晋西北地区:这一地区的画像多刻于墓门,少数嵌于室壁和墓顶,内容多为农耕、射猎、车骑、神话故事以及少量的历史故事和天象,装饰图案的蔓草状流云纹极为发达。技法为减地平面线刻。
四个中心区中,南阳、鄂北区和山东、苏北、皖北区的画像石出现最早,艺术水平最高,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也最大。
(6)【◆题库问题◆】:[单选] 传世品的缺点在于()
A.不能流通
B.无商业价值
C.无法修复
D.很难断代
A.不能流通
B.无商业价值
C.无法修复
D.很难断代
【◆参考答案◆】:D
(7)【◆题库问题◆】:[单选] 纸张偏略碱性,对油墨有一定的()作用。
A.催干
B.止干
C.减粘
D.防乳化
A.催干
B.止干
C.减粘
D.防乳化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炳灵寺石窑
【◆参考答案◆】:在甘肃省永靖县小积石山。开窟始于西秦,北魏、北周、隋唐诸代续有建造。宋明之间亦有修建,明以后逐渐湮没。主要遗存包括彩塑和石雕造像、壁画、摩崖石刻等。是中国佛教史和建筑史的研究的重要资料,也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9)【◆题库问题◆】:[单选] 对图像型封皮印刷时要注意什么。()
A.套印准确
B.色相准确、纯度达标
C.反差大
D.网点扩大小
A.套印准确
B.色相准确、纯度达标
C.反差大
D.网点扩大小
【◆参考答案◆】:B
(10)【◆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先周文化探讨述评?
【◆参考答案◆】:先周文化的探讨,从其最初至今,已历70余年,以考古资料的发现及其相关研究成果为标志,这一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文献记载的先周都邑进行考古调查,地点大致集中在陕西宝鸡到西安一带,因资料有限,解决的问题也较少。第二阶段在20世纪的50--80年代,本阶段工作的一个基点就是丰镐地区西周文化年代标尺的确定,《沣西发掘报告》确立的西周陶器年代序列,为寻找先周文化奠定了基础。邹衡先生第一次提出了"先周文化"命名,并系统地对相关材料进行了分期和年代判断,确认了以往发现中属于先周文化的陶器,认为先周文化主要是由商文化因素、姬周文化因素和姜炎文化三种文化因素构成,其结论至今影响甚大。第三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本阶段发掘了长武碾子坡、武功郑家坡和扶风刘家等重要遗址和墓地,关于先周文化探讨的焦点问题集中在各处遗存的分期断代和文化属性的判断上。多数研究者将关中西部晚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分为郑家坡类和刘家类两大系统,并将它们作为先周文化探索的重点对象。第四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就先周文化研究中的焦点问题,对相关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如关中泾河、漆水河流域的调查,并对相关遗存的年代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各家观点不同,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