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判断题] 实际上鉴宝,文物收藏,旧货市场是和考古没有学科关系的。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2)【◆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蒙特留斯
【◆参考答案◆】:瑞典考古学家,史前时代文化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一。蒙特柳斯研究的重点是史前文化的分期与年代,尤专注西欧、北欧地区的青铜文化,提倡类型学方法。他的主要著作有《青铜时代年代问题》(1885)、《异教时代的瑞典文明》(1888)、《使用金属器以来的意大利原始文化》(1895?1910)、《东方与欧洲上古文化诸时期》(1903?1923,第一卷的中译本名为《先史考古学方法论》)、《英国青铜时代年代学》(1908)、《史前希腊》(1924)等。他在各地博物馆和大学的演讲对考古工作的普及也有很大贡献。
(3)【◆题库问题◆】:[单选] 可以用来区分人口疏密的分界线是什么?()
A.胡焕庸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黄河一线
D.长江一线
A.胡焕庸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黄河一线
D.长江一线
【◆参考答案◆】:A
(4)【◆题库问题◆】:[问答题] 西安地区唐墓的分区。
【◆参考答案◆】:
第一期,从6世纪晚期至7世纪晚期,演习北朝时期传统流行的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土洞墓或砖室墓。大墓则盛行带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形制,随葬陶俑一部分是表现家内生活的仆侍佣,另一部分为表现墓主出行的仪仗佣。
第二期,7世纪晚期至8世纪中期,刀型墓室盛行,墓道开始缩短,天井和小龛减少,对墓室构筑更重视,墓内随葬童仆佣和园宅、假山、建筑模型。
第三期,8世纪中至10世纪初,斜坡墓道更短,竖井式墓道流行,天井变少,小龛移至墓室四周,厚葬之风盛行,多以金银锦绣为饰。
第一期,从6世纪晚期至7世纪晚期,演习北朝时期传统流行的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土洞墓或砖室墓。大墓则盛行带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形制,随葬陶俑一部分是表现家内生活的仆侍佣,另一部分为表现墓主出行的仪仗佣。
第二期,7世纪晚期至8世纪中期,刀型墓室盛行,墓道开始缩短,天井和小龛减少,对墓室构筑更重视,墓内随葬童仆佣和园宅、假山、建筑模型。
第三期,8世纪中至10世纪初,斜坡墓道更短,竖井式墓道流行,天井变少,小龛移至墓室四周,厚葬之风盛行,多以金银锦绣为饰。
(5)【◆题库问题◆】:[单选] 为了保证印刷质量,必须控制印刷品的墨层厚度。非涂料纸印刷品墨层厚度比涂料纸稍厚一些,而涂料纸墨层厚度在()。
A.2-3µm
B.3-5µm
C.1µm左右
A.2-3µm
B.3-5µm
C.1µm左右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出土饱水的漆木竹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会出现哪些损坏
【◆参考答案◆】:①竹简马上会收缩、起翘②漆器表面漆膜会发生起皱现象③出土的彩绘木俑在阳光照射下,十几分钟之内表面彩绘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④木器表面会干裂,由于器物内水分迅速蒸发,而使水中可溶盐在木器表面析出而器物泛白,直接影响文物的外观。
(7)【◆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叫“二次葬”,试举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二次葬是在人死后,将尸体停放在另一个地方,等肉体腐烂后,再收骨正式埋葬。这种作法是要待人体软组织完全腐烂和分解后,再打开棺罂,捡骨,用白酒洗净,然后按人体结构,脚在下,头在上,躯体装入陶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重新埋入地下。有的称为"洗骨葬"。中国仰韶文化时期曾流行二次葬,其中史家类型还出现了集体二次葬。采用这种葬俗的民族都有一种普遍的信念,认为人的血肉是人世间之物,只有等肉体腐烂后,将尸骨埋葬,死者才能进入鬼混世界。仰韶文化一度盛行二次葬,也许就是受这种信念的支配。
二次葬是在人死后,将尸体停放在另一个地方,等肉体腐烂后,再收骨正式埋葬。这种作法是要待人体软组织完全腐烂和分解后,再打开棺罂,捡骨,用白酒洗净,然后按人体结构,脚在下,头在上,躯体装入陶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重新埋入地下。有的称为"洗骨葬"。中国仰韶文化时期曾流行二次葬,其中史家类型还出现了集体二次葬。采用这种葬俗的民族都有一种普遍的信念,认为人的血肉是人世间之物,只有等肉体腐烂后,将尸骨埋葬,死者才能进入鬼混世界。仰韶文化一度盛行二次葬,也许就是受这种信念的支配。
(8)【◆题库问题◆】:[判断题] 旧石器的考古遗存只有人骨这一种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9)【◆题库问题◆】:[判断题]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理论方法,也叫层位学.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不是类型学分类的体系进一步细分的概念的是()
A.类
B.型
C.学
D.式
A.类
B.型
C.学
D.式
【◆参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