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文物保护研究的分类方法?
【◆参考答案◆】:按文物材质分类分为有机文物、无机文物。按文物保存环境分类为馆藏文物、室外文物、地下水下文物。
(2)【◆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纸张的主要成分水解的产物是什么?
【◆参考答案◆】:纸张组成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脱水聚合而成的,纤维素本身较为稳定,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但从纤维素结构上是由许多葡萄糖基通过多氧桥连接成长链结构,氧桥链易碎为水解纤维,再进一步水解则成为可溶性的纤维素糊精、纤维素二糖等短链纤维素,最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纤维素水解后不形成六碳糖,而形成戊碳糖,所以说半纤维素是聚戊糖。
(3)【◆题库问题◆】:[问答题] 什么叫“二次葬”,试举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二次葬是在人死后,将尸体停放在另一个地方,等肉体腐烂后,再收骨正式埋葬。这种作法是要待人体软组织完全腐烂和分解后,再打开棺罂,捡骨,用白酒洗净,然后按人体结构,脚在下,头在上,躯体装入陶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重新埋入地下。有的称为"洗骨葬"。中国仰韶文化时期曾流行二次葬,其中史家类型还出现了集体二次葬。采用这种葬俗的民族都有一种普遍的信念,认为人的血肉是人世间之物,只有等肉体腐烂后,将尸骨埋葬,死者才能进入鬼混世界。仰韶文化一度盛行二次葬,也许就是受这种信念的支配。
二次葬是在人死后,将尸体停放在另一个地方,等肉体腐烂后,再收骨正式埋葬。这种作法是要待人体软组织完全腐烂和分解后,再打开棺罂,捡骨,用白酒洗净,然后按人体结构,脚在下,头在上,躯体装入陶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重新埋入地下。有的称为"洗骨葬"。中国仰韶文化时期曾流行二次葬,其中史家类型还出现了集体二次葬。采用这种葬俗的民族都有一种普遍的信念,认为人的血肉是人世间之物,只有等肉体腐烂后,将尸骨埋葬,死者才能进入鬼混世界。仰韶文化一度盛行二次葬,也许就是受这种信念的支配。
(4)【◆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从姜寨聚落的布局分析仰韶时期的社会组织?
【◆参考答案◆】:姜寨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依据;揭露了半坡类型的一处聚落遗址,其保存之完好,布局之清晰是前所未有的;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充实了仰韶文化诸方面的内容。姜寨遗址的村落布局,半坡类型聚落的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烧陶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居住区西南以临河为天然屏障,东、南、北三面有人工壕沟环绕,轮廓呈椭圆形。居住区内有中心广场,周围分布着100多座房子,分为5群。每个建筑群以一座大房子为主体,还包括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屋,门均朝向中心广场。房屋附近分布有储藏东西的地窖群、家畜圈栏以及许多儿童瓮棺葬。窑场在村西临河岸边。村东越过壕沟即为墓葬区,南北分布着3片墓地。就整个村落遗迹特别由5组建筑群来看,可能居住着由若干氏族组成的一个胞族或一个较小的部落。仰韶文化的房基平面多呈方形或圆形,分大、中、小型3种。有地穴、半地穴及地面建筑3类。大型房址只有半坡类型的4座,都是方形,其中半地穴式及地面建筑各2座,面积均达80平方米左右,一般都有门道,门内设一个大型深穴连通灶坑。灶坑两侧至墙边还筑有低平的方形土台。中、小型房子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左右。有少数居住面用草泥涂抹并经火烧。房屋中央都有一个灶面或浅穴灶坑。半地穴式者下部以穴壁为墙,穴壁四周还有若干小柱洞,地面起筑的多以木骨涂草泥为墙。姜寨遗址发现半坡类型墓葬约400座。成人土坑墓集中在沟外的墓地,主要是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少数为单人或数人的二次葬,死者绝大多数头向西,普遍有数量不多的随葬品。儿童瓮棺葬大都分散或成群分布在房屋附近,也有些与成人一样同埋在公共墓地,葬具是夹砂红陶瓮上扣一个陶钵或盆,也有罐、钵相扣者,仅极少数的瓮棺内有数件随葬品。史家类型墓葬约200多座,除少数瓮棺葬外,大部为土坑墓。盛行多人二次合葬,一个坑内常有20具左右人骨,多的达七、八十具,一般都分排分层头朝西整齐堆放。这些同坑埋葬的死者,在氏族内部当具有更亲近的血缘关系。半坡晚期类型墓葬极少,仍有儿童瓮棺葬,土坑墓内单人仰身直肢葬的死者头向东北。
(5)【◆题库问题◆】:[单选] 印刷滚筒离合压时间取决于什么情况。()
A.离合压指令时间
B.离合压位置
C.滚筒相对位置
D.离合压指令时间、离合压位置
A.离合压指令时间
B.离合压位置
C.滚筒相对位置
D.离合压指令时间、离合压位置
【◆参考答案◆】:D
(6)【◆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古旧字画修复时应做好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文物修复工作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除文物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标本的残缺部分,其目的是恢复它的本来面目,防止附着有害物继续危害文物藏品。
(7)【◆题库问题◆】:[判断题]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有两种,分别是人骨和工具.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8)【◆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半坡遗址
【◆参考答案◆】: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仰韶文化类型。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距今6800年~63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作坊区、氏族公共墓地三个部分。共发现有房址45处,围栏旧址2处,窖穴200余处,窑址6处,墓葬250处,文化堆积非常丰富。遗址墓葬区内的墓葬比较集中,按血缘关系呈一定顺序排列,葬式分屈肢葬和仰身直肢葬两种。遗址内出土的彩陶器较多,以红地黑花为主,图案有几何形和动植物形象。陶器上还有至今仍不可识读的标志符号,可能是中国早期文字的雏形。半坡遗址是中国首次大规模揭露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对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历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9)【◆题库问题◆】:[填空题] 尖锥型的鼎较常见于古代哪里?()
【◆参考答案◆】:夏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西安地区唐代墓葬形制的变化。
【◆参考答案◆】:
第一期(7世纪初期至7世纪晚期),沿袭北朝时期的传统,流行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和砖室墓,大墓盛行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的形制。初唐时期,一、二品官的天井最多5个,壁龛有的多达10个。
第二期(从7世纪晚期至8世纪中),流行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和方形砖室墓。大型墓盛行刀型墓室,墓道考试缩短,天井和小龛逐渐减少,"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最多,7个天井,8个壁龛。一、二品官的墓,天井5个以上的只占少数,壁龛最多不超过6个。更加注重墓室构筑。
第三期(8世纪中至10世纪初),以安史之乱为界,唐墓的形制变化十分明显,原有丧葬制度制度大多废弃。大型墓的斜坡墓道更短,流行竖井墓道。天井减少,小龛移至墓室四周,最终二者小时。厚葬之风盛行。
第一期(7世纪初期至7世纪晚期),沿袭北朝时期的传统,流行方形或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和砖室墓,大墓盛行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多小龛的形制。初唐时期,一、二品官的天井最多5个,壁龛有的多达10个。
第二期(从7世纪晚期至8世纪中),流行长方形单室土洞墓和方形砖室墓。大型墓盛行刀型墓室,墓道考试缩短,天井和小龛逐渐减少,"号墓为陵"的懿德太子墓最多,7个天井,8个壁龛。一、二品官的墓,天井5个以上的只占少数,壁龛最多不超过6个。更加注重墓室构筑。
第三期(8世纪中至10世纪初),以安史之乱为界,唐墓的形制变化十分明显,原有丧葬制度制度大多废弃。大型墓的斜坡墓道更短,流行竖井墓道。天井减少,小龛移至墓室四周,最终二者小时。厚葬之风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