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云梦睡虎地出土的是()简。
A.秦
B.汉
C.三国
D.战国
A.秦
B.汉
C.三国
D.战国
【◆参考答案◆】:A
(2)【◆题库问题◆】:[单选] 人类第一次学会的合成材料是()
A.石器
B.陶器
C.铜器
D.铁器
A.石器
B.陶器
C.铜器
D.铁器
【◆参考答案◆】:B
(3)【◆题库问题◆】:[单选] 类型学主要对古文化遗存在结构、材料、功能、装饰方面的特征进行()
A.断代
B.统筹
C.细化考量
D.归类排比
A.断代
B.统筹
C.细化考量
D.归类排比
【◆参考答案◆】:D
(4)【◆题库问题◆】:[单选] 诸多体质人类学者认为,中国的人类起源于()
A.非洲
B.欧洲
C.中国本身
D.印度
A.非洲
B.欧洲
C.中国本身
D.印度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问答题]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镇墓俑的分期、特征与变化原因。
【◆参考答案◆】:
①隋代(581~618年)
隋王朝过于短命而未来得及创建自己新的礼仪制度和丧葬制度,基本上沿袭南北朝遗风。
镇墓俑通常成对出现,均瘦身,一人面,一兽面,可分为陶制和瓷质两种。
以河南省安阳市北郊,1959年发掘的张盛夫妇墓为例(葬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出土一对镇墓俑,均作蹲坐姿势,身躯上挺,脸稍商鞅,双耳垂肩,独角,肩部刻印双翼,基本有成簇鬃毛,脑后插冲天戟,下有长方形托板。
②初唐(618~683年)
上承南北朝与隋代风格,也初步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成对的镇墓神兽多与披铠甲、神态庄重的镇墓武士佣伴出。开始出现深目鼻高、络腮胡须和胡人形象,此外,个别还有一身双面。
③盛唐(684~756年)
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上层人物的墓葬中出现大量躯体高达,制作精美,装饰华丽、釉彩鲜艳,形象狰狞可怖的三彩镇墓俑,天王用开始成为随葬佣之中的重要角色。
④中唐(757~805年)
开始出现衰落退化的迹象,出土数量大减,切制作粗糙,躯体矮小,形貌代办,缺乏生动气韵。
⑤晚唐(806~907年)
宪宗元和以后,唐王朝国势日衰,但上层统治阶层的厚葬之风反而愈演愈烈,随之葬俗习俗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原地区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佣小时,墓中开始流行随葬贵重华丽的金银器以及锦绣为饰的木佣、胸佣(伴身佣)、金属佣等。
晚唐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上层统治者的生活骄奢腐化,经济的猥琐,人民百姓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环境之中。人们的精神寄托自然转向乞求生活安宁,祈望福瑞方面。人们的这种精神状态为堪舆家迷信之道的泛滥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基础。
①隋代(581~618年)
隋王朝过于短命而未来得及创建自己新的礼仪制度和丧葬制度,基本上沿袭南北朝遗风。
镇墓俑通常成对出现,均瘦身,一人面,一兽面,可分为陶制和瓷质两种。
以河南省安阳市北郊,1959年发掘的张盛夫妇墓为例(葬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出土一对镇墓俑,均作蹲坐姿势,身躯上挺,脸稍商鞅,双耳垂肩,独角,肩部刻印双翼,基本有成簇鬃毛,脑后插冲天戟,下有长方形托板。
②初唐(618~683年)
上承南北朝与隋代风格,也初步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成对的镇墓神兽多与披铠甲、神态庄重的镇墓武士佣伴出。开始出现深目鼻高、络腮胡须和胡人形象,此外,个别还有一身双面。
③盛唐(684~756年)
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上层人物的墓葬中出现大量躯体高达,制作精美,装饰华丽、釉彩鲜艳,形象狰狞可怖的三彩镇墓俑,天王用开始成为随葬佣之中的重要角色。
④中唐(757~805年)
开始出现衰落退化的迹象,出土数量大减,切制作粗糙,躯体矮小,形貌代办,缺乏生动气韵。
⑤晚唐(806~907年)
宪宗元和以后,唐王朝国势日衰,但上层统治阶层的厚葬之风反而愈演愈烈,随之葬俗习俗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原地区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佣小时,墓中开始流行随葬贵重华丽的金银器以及锦绣为饰的木佣、胸佣(伴身佣)、金属佣等。
晚唐的变化: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上层统治者的生活骄奢腐化,经济的猥琐,人民百姓处于惶惶不可终日的环境之中。人们的精神寄托自然转向乞求生活安宁,祈望福瑞方面。人们的这种精神状态为堪舆家迷信之道的泛滥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基础。
(6)【◆题库问题◆】:[单选] 颜色的明度高低是由物体表面的()大小来表示的。
A.光谱分布率
B.光的波长
C.光的反射
D.光的反射率
A.光谱分布率
B.光的波长
C.光的反射
D.光的反射率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遗物
【◆参考答案◆】: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一般指可移动的)遗迹:是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一般指不可移动的。
(8)【◆题库问题◆】:[单选] 螺旋测微计可以用来测量()
A.印版厚度
B.橡皮厚度
C.纸张厚度
D.以上皆是
A.印版厚度
B.橡皮厚度
C.纸张厚度
D.以上皆是
【◆参考答案◆】:D
(9)【◆题库问题◆】:[单选] 吴越地区的剑的剑柄与剑身中间的部分称为()。
A.箍
B.脊
C.格
D.首
A.箍
B.脊
C.格
D.首
【◆参考答案◆】:C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论述洛阳烧沟汉墓的分期。
【◆参考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汉墓群。墓葬的时代从西汉中期延续到东汉晚期。这批墓葬的发掘和研究,给建立洛阳以及中原地区汉墓年代的序列,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并对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和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墓中所出陶器等主要随葬品的组合和类型的演变情况,可划分为6期:第一期属西汉武帝时期;第二期属昭帝时期;第三期属宣帝至新莽及其稍后;第四期为东汉早期;第五期为东汉中期;第六期为东汉晚期。第一期墓室为平顶,一般较狭小。部分墓的墓室用空心砖砌筑,其余则为土洞墓。墓室前端的一侧凿有简陋的耳室。墓道为长方形竖井式。墓门多数向南。墓室为直肢。部分墓尚存木棺痕迹。
第二期墓室也是平顶,但一般较宽大。多数空心砖墓,少数墓的墓室为土洞或用小砖铺地。墓室前端的一侧或两侧有简陋的耳室。墓门多数向北。葬式亦为直肢,多数墓尚存木棺痕迹,个别为漆棺。
第三期墓室绝大多数为弧形顶,只有少数为平顶或穹窿顶。墓室中游两棺或3棺以上合葬者,除夫妇合葬外,还有子女祔葬的现象。墓室多用小砖券筑或用小砖铺地,但也有土洞墓。空心砖只用作部分墓的墓门栏额。耳室增多,从1个至4个不等,不少耳室平面作丁字形。部分墓在墓道和墓室之间还有甬道。墓门无一定方向。葬式为直肢。一半的墓中有木棺遗迹,其中少数还有铁棺钉。
第四期墓室可分为前室和后室两部分,前室作穹窿顶,后室仍为弧形顶。前室多数为土洞墓,后室多用小砖砌筑或用小砖铺地。封门也用小砖。耳室多数为一对,个别墓有两个以上耳室。墓道和墓室之间都有甬道,墓道仍为竖井式。部分墓的墓道在竖井之前加凿一道斜长的阶梯,这是墓道形制的新发展,葬式为直肢。木棺已普遍使用铁钉,棺内往往铺一层白灰。
第五期墓葬形制多数和第四期相同。个别墓的前室和后室都为穹窿顶,前室附有侧室,个别砖墓的前室加宽成为横室。
第六期多为土洞墓,前室平面多数为横长方形。墓室和墓道之间都有甬道。规模较大的墓使用斜坡式墓道,较小的墓扔沿用竖井或竖井附阶梯墓道。墓门以向南、向北者占多数。木棺普遍使用铁钉及白灰垫底。有些墓葬前室的四角还发现染有朱砂的卵石,疑作镇墓用。
河南省洛阳市烧沟汉墓群。墓葬的时代从西汉中期延续到东汉晚期。这批墓葬的发掘和研究,给建立洛阳以及中原地区汉墓年代的序列,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并对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和物质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墓葬形制以及墓中所出陶器等主要随葬品的组合和类型的演变情况,可划分为6期:第一期属西汉武帝时期;第二期属昭帝时期;第三期属宣帝至新莽及其稍后;第四期为东汉早期;第五期为东汉中期;第六期为东汉晚期。第一期墓室为平顶,一般较狭小。部分墓的墓室用空心砖砌筑,其余则为土洞墓。墓室前端的一侧凿有简陋的耳室。墓道为长方形竖井式。墓门多数向南。墓室为直肢。部分墓尚存木棺痕迹。
第二期墓室也是平顶,但一般较宽大。多数空心砖墓,少数墓的墓室为土洞或用小砖铺地。墓室前端的一侧或两侧有简陋的耳室。墓门多数向北。葬式亦为直肢,多数墓尚存木棺痕迹,个别为漆棺。
第三期墓室绝大多数为弧形顶,只有少数为平顶或穹窿顶。墓室中游两棺或3棺以上合葬者,除夫妇合葬外,还有子女祔葬的现象。墓室多用小砖券筑或用小砖铺地,但也有土洞墓。空心砖只用作部分墓的墓门栏额。耳室增多,从1个至4个不等,不少耳室平面作丁字形。部分墓在墓道和墓室之间还有甬道。墓门无一定方向。葬式为直肢。一半的墓中有木棺遗迹,其中少数还有铁棺钉。
第四期墓室可分为前室和后室两部分,前室作穹窿顶,后室仍为弧形顶。前室多数为土洞墓,后室多用小砖砌筑或用小砖铺地。封门也用小砖。耳室多数为一对,个别墓有两个以上耳室。墓道和墓室之间都有甬道,墓道仍为竖井式。部分墓的墓道在竖井之前加凿一道斜长的阶梯,这是墓道形制的新发展,葬式为直肢。木棺已普遍使用铁钉,棺内往往铺一层白灰。
第五期墓葬形制多数和第四期相同。个别墓的前室和后室都为穹窿顶,前室附有侧室,个别砖墓的前室加宽成为横室。
第六期多为土洞墓,前室平面多数为横长方形。墓室和墓道之间都有甬道。规模较大的墓使用斜坡式墓道,较小的墓扔沿用竖井或竖井附阶梯墓道。墓门以向南、向北者占多数。木棺普遍使用铁钉及白灰垫底。有些墓葬前室的四角还发现染有朱砂的卵石,疑作镇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