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故宫宫殿的门上一排有()个门钉。
A.5
B.6
C.8
D.9
A.5
B.6
C.8
D.9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问答题] 汉代铜镜的主要类型与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
①西汉前期:花纹虽略有变化,但总的来说,仍属"战国式镜",不同的是铜镜开始有了铭文。当时最流行的是"蟠螭纹镜",有些蟠螭纹镜在花纹中出现了"规矩形"的纹样。
②西汉中叶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真正的"汉式镜"。纹样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的中心,有的可均称的划分为4区,三纹弦的桥型小钮消失,在一度流行蛙钮以后,流行半球状钮,铭文增多,有的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装饰。③西汉中期到后期:到了中后期,主要的铜镜种类先后有:"草叶纹镜"、"星云纹镜"、"四螭镜"、"重圈纹镜"、"日光镜"、"昭明镜"等。铭文内容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等多为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式。
③王莽时期:一种新的"方格规矩镜"大量流行,镜钮外围有方格形、"规矩纹"、青龙、白虎等四神和子丑寅卯十二时的文字,这是阴阳五行思想在铜镜上的反映。
④东汉前期:最常见的铜镜是方格规矩镜和连弧纹镜。后者起源于西汉后期的日光镜和昭明镜。
⑤东汉中后期:开始流行"兽首镜"、"夔凤镜"、"盘龙镜"、"双头龙凤纹镜",都以图案画的动物为图纹。纹样出现浮雕式,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呈"心对称"或"轴对称",半球制的镜钮增大,有的呈扁平圆形,铭文有七字句或者仅四个字的(长宜子孙)。
①西汉前期:花纹虽略有变化,但总的来说,仍属"战国式镜",不同的是铜镜开始有了铭文。当时最流行的是"蟠螭纹镜",有些蟠螭纹镜在花纹中出现了"规矩形"的纹样。
②西汉中叶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真正的"汉式镜"。纹样严格对称于镜的圆面的中心,有的可均称的划分为4区,三纹弦的桥型小钮消失,在一度流行蛙钮以后,流行半球状钮,铭文增多,有的是以文字作为主要装饰。③西汉中期到后期:到了中后期,主要的铜镜种类先后有:"草叶纹镜"、"星云纹镜"、"四螭镜"、"重圈纹镜"、"日光镜"、"昭明镜"等。铭文内容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等多为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式。
③王莽时期:一种新的"方格规矩镜"大量流行,镜钮外围有方格形、"规矩纹"、青龙、白虎等四神和子丑寅卯十二时的文字,这是阴阳五行思想在铜镜上的反映。
④东汉前期:最常见的铜镜是方格规矩镜和连弧纹镜。后者起源于西汉后期的日光镜和昭明镜。
⑤东汉中后期:开始流行"兽首镜"、"夔凤镜"、"盘龙镜"、"双头龙凤纹镜",都以图案画的动物为图纹。纹样出现浮雕式,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呈"心对称"或"轴对称",半球制的镜钮增大,有的呈扁平圆形,铭文有七字句或者仅四个字的(长宜子孙)。
(3)【◆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渤海五京与现代的城
【◆参考答案◆】:上京龙泉府→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京城中京显德府→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东京龙原府→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西京鸭绿府→吉林省临江镇内古城南京南海府→朝鲜咸境南道北青郡青海古城上京城上京龙泉府谷城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内,古城规模宏大雄伟,整个城址略呈长方形,有外城、内城和宫城组成,三城环套坐北朝南。(1)外城北墙长5.5公里,南墙长5公里,东西两墙个长3.5公里,周长18.5公里。城墙残高2米左右。外城四面共设10门,南北各三,东西各二,有正南通向内城正南有一条宽达90多米的大街,为朱雀大街,把外城内分为东西两区。此外,还有东西南北平行走向的笔直大街四条,各宽近50米。在这5条主要大街之间有纵横交错的街道,构成市区街坊里巷。(2)内城址在外城内北部中间,周长4.5公里多,也成长方形,当时是三省六部等官署所在地。(3)宫城又称紫禁城,在内成里北部中间,成长方形,是渤海王室居住和主政的地方。今存有5座宫殿址和门址。西古城位于和龙市西城镇北古城村,城址长长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呈长方形,东西630米,南北730米。周长2720米。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偏北处,呈长方形,南北长310米,东西宽190米。内城北墙距外城北墙约70米。内城内分布有5座宫殿址。八连城八连城位于珲春市国营良种场南部耕地里。八连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呈方形,南北长710米,东西长740米,周长2890米。四周各有1门。内城位于外城中部偏北部,呈长方形,南北各长218米,东西各长318米,周长1072米。南墙中部有门址,城内中部偏北处有一东西长45米南北宽30米的高台,有两座宫殿遗址。临江镇内古城据文献记载,西京鸭绿府位于现在的临江镇内,经考古调查在临江镇内发现有渤海时期的建筑用瓦,说明原来这里有渤海时期的古城。青海古城青海土城位于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荷湖里。土城周长2,132米,东墙和西墙各长342米,南墙和北墙各长724米。平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城墙残高2~3米、底宽8米。城墙上有角楼和马面址,马面,长6米左右,高2米。此外渤海时期的重要城址还有敖东城、城山子山城、大城子等。
(4)【◆题库问题◆】:[问答题] 隋唐中原镇墓俑的分期与特征。
【◆参考答案◆】:
①隋代(581~618年)
基本沿袭南北朝遗风,镇墓俑通常成对出现,均瘦身,一人面,一兽面,可分为陶制和瓷质两种。
以河南省安阳市北郊,1959年发掘的张盛夫妇墓为例(葬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出土一对镇墓俑,均作蹲坐姿势,身躯上挺,脸稍商鞅,双耳垂肩,独角,肩部刻印双翼,基本有成簇鬃毛,脑后插冲天戟,下有长方形托板。
②初唐(618~683年)
上承南北朝与隋代风格,也初步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成对的镇墓神兽多与披铠甲、神态庄重的镇墓武士佣伴出。开始出现深目鼻高、络腮胡须和胡人形象,此外,个别还有一身双面。
③盛唐(684~756年)
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上层人物的墓葬中出现大量躯体高达,制作精美,装饰华丽、釉彩鲜艳,形象狰狞可怖的三彩镇墓俑,天王用开始成为随葬佣之中的重要角色。
④中唐(757~805年)
开始出现衰落退化的迹象,出土数量大减,切制作粗糙,躯体矮小,形貌代办,缺乏生动气韵。
⑤晚唐(806~907年)
中原地区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佣小时,墓中开始流行随葬贵重华丽的金银器以及锦绣为饰的木佣、胸佣(伴身佣)、金属佣等。
①隋代(581~618年)
基本沿袭南北朝遗风,镇墓俑通常成对出现,均瘦身,一人面,一兽面,可分为陶制和瓷质两种。
以河南省安阳市北郊,1959年发掘的张盛夫妇墓为例(葬于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出土一对镇墓俑,均作蹲坐姿势,身躯上挺,脸稍商鞅,双耳垂肩,独角,肩部刻印双翼,基本有成簇鬃毛,脑后插冲天戟,下有长方形托板。
②初唐(618~683年)
上承南北朝与隋代风格,也初步具有了自己的艺术特征。成对的镇墓神兽多与披铠甲、神态庄重的镇墓武士佣伴出。开始出现深目鼻高、络腮胡须和胡人形象,此外,个别还有一身双面。
③盛唐(684~756年)
随着厚葬之风的盛行,上层人物的墓葬中出现大量躯体高达,制作精美,装饰华丽、釉彩鲜艳,形象狰狞可怖的三彩镇墓俑,天王用开始成为随葬佣之中的重要角色。
④中唐(757~805年)
开始出现衰落退化的迹象,出土数量大减,切制作粗糙,躯体矮小,形貌代办,缺乏生动气韵。
⑤晚唐(806~907年)
中原地区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佣小时,墓中开始流行随葬贵重华丽的金银器以及锦绣为饰的木佣、胸佣(伴身佣)、金属佣等。
(5)【◆题库问题◆】:[单选] 中国考古的启蒙者与中国考古学之父依次为().
A.苏秉琦李济
B.安特生李济
C.李济梁思永
D.裴文中严文明
A.苏秉琦李济
B.安特生李济
C.李济梁思永
D.裴文中严文明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哪一项属于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内容:()。
A.秦汉考古学
B.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C.魏晋南北朝考古学
D.隋唐考古学
A.秦汉考古学
B.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C.魏晋南北朝考古学
D.隋唐考古学
【◆参考答案◆】:B
(7)【◆题库问题◆】:[填空题] 目前所知,唐代没有被盗的皇帝墓陵是().
【◆参考答案◆】:乾陵
(8)【◆题库问题◆】:[单选]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发掘之初谁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江青
D.邓小平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江青
D.邓小平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从姜寨聚落的布局分析仰韶时期的社会组织?
【◆参考答案◆】:姜寨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依据;揭露了半坡类型的一处聚落遗址,其保存之完好,布局之清晰是前所未有的;发现的大量遗迹、遗物,充实了仰韶文化诸方面的内容。姜寨遗址的村落布局,半坡类型聚落的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烧陶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居住区西南以临河为天然屏障,东、南、北三面有人工壕沟环绕,轮廓呈椭圆形。居住区内有中心广场,周围分布着100多座房子,分为5群。每个建筑群以一座大房子为主体,还包括十几座或二十几座中小型房屋,门均朝向中心广场。房屋附近分布有储藏东西的地窖群、家畜圈栏以及许多儿童瓮棺葬。窑场在村西临河岸边。村东越过壕沟即为墓葬区,南北分布着3片墓地。就整个村落遗迹特别由5组建筑群来看,可能居住着由若干氏族组成的一个胞族或一个较小的部落。仰韶文化的房基平面多呈方形或圆形,分大、中、小型3种。有地穴、半地穴及地面建筑3类。大型房址只有半坡类型的4座,都是方形,其中半地穴式及地面建筑各2座,面积均达80平方米左右,一般都有门道,门内设一个大型深穴连通灶坑。灶坑两侧至墙边还筑有低平的方形土台。中、小型房子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左右。有少数居住面用草泥涂抹并经火烧。房屋中央都有一个灶面或浅穴灶坑。半地穴式者下部以穴壁为墙,穴壁四周还有若干小柱洞,地面起筑的多以木骨涂草泥为墙。姜寨遗址发现半坡类型墓葬约400座。成人土坑墓集中在沟外的墓地,主要是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少数为单人或数人的二次葬,死者绝大多数头向西,普遍有数量不多的随葬品。儿童瓮棺葬大都分散或成群分布在房屋附近,也有些与成人一样同埋在公共墓地,葬具是夹砂红陶瓮上扣一个陶钵或盆,也有罐、钵相扣者,仅极少数的瓮棺内有数件随葬品。史家类型墓葬约200多座,除少数瓮棺葬外,大部为土坑墓。盛行多人二次合葬,一个坑内常有20具左右人骨,多的达七、八十具,一般都分排分层头朝西整齐堆放。这些同坑埋葬的死者,在氏族内部当具有更亲近的血缘关系。半坡晚期类型墓葬极少,仍有儿童瓮棺葬,土坑墓内单人仰身直肢葬的死者头向东北。
(10)【◆题库问题◆】:[填空题] 古代文献记载的玉匣是().
【◆参考答案◆】:金缕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