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湖州镜
【◆参考答案◆】:南宋湖州(今浙江吴兴)铸造的铜镜出现于北宋后期,一直至清代仍有生产。多作葵花形,亦有圆形和方形的。一般都素背,背上铸有商标性质铭记,如"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宋镜)、"湖州薛晋侯造"(清镜)等。当时远销各地,广东、四川、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现。朝鲜、日本也有流传。《世说新语》中国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宋人物的遗闻轶事的杂史。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南朝梁刘峻(字孝标)注。该书原名《世说》,又名《世说新书》,以与汉代刘向《世说》(已亡佚)相别。全书原8卷,刘孝标注本分为10卷,今传本皆作3卷,分为德行、言语等36门,记述自汉末到南朝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文字质朴而意味隽永,记事记言均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有较大影响。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2)【◆题库问题◆】:[单选] 孔子时代开启了中国的价值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
A.仁
B.爱
C.智
D.信
A.仁
B.爱
C.智
D.信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营盘山文化遗址
【◆参考答案◆】:遗址位于于四川茂县营盘山,发现包括房屋基址9座、墓葬及殉人坑5座、灰坑80余个、灰沟4条、窑址及灶坑等大量新石器时代遗迹,还在遗址中西部发现一处大型的类似于广场的遗迹。而大型广场遗迹的硬土面之下发现有多座奠基性质的殉人坑,表明该遗迹在遗址的平面布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应是举行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细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总数近万件。陶器以平底器和小平底器为主。石器可分为打制和磨制两种。玉器则包括环镯形器等装饰品、璧形器、仿工具及武器类的斧、穿孔刀、箭镞等。骨器包括簪、锥、针、削、箭镞等。考古队的专家们认为,这些实物资料较为清楚地揭示了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基本面貌,可以初步建立起该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距今6000至4500年间)的文化发展序列。目前基本确认营盘山遗址是岷江上游地区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之一,其周围还分布着数十处时代相近或略有差异的中小型聚落遗址,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遗址群
(4)【◆题库问题◆】:[单选] CY/T5-1999中规定,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青色误差为多少。()
A.≤0.10B.≤0.15C.≤0.20D.≤0.30
A.≤0.10B.≤0.15C.≤0.20D.≤0.30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李济
【◆参考答案◆】:字济之,湖北省钟祥县人。中国现代考古学家。生于清光绪年间,1979年卒于台湾省。李济曾在哈佛大学学习人类学专业。归国后开始从事田野考古。1926年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领导的安阳殷墟等重要考古工作。李济在学术上的主要成就,是以殷墟发掘资料为中心,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其中花费精力最大的是对殷墟陶器和青铜器的系统研究。著有《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在与他人合著的《古器物研究专刊》第1?5本中,对殷墟发掘所获170件青铜容器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其他论著中文的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英文的有《中国民族的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安阳》等6《世说新语》:南朝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轶闻琐事、言谈举止)集。编著者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宗室。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相当多的篇幅系杂采众书而成。
(6)【◆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汉代的玉衣之制。
【◆参考答案◆】:
玉衣发现于梁汉时期,是专为皇室贵族、诸侯王制作的葬玉,用若干带孔的小玉片按人体外形编缀而成,外观似真人,以金丝编缀者为金缕玉衣,又有银缕、铜缕和丝缕玉衣,以金缕者最为尊贵。
玉衣制度最早形成于西汉前期的楚国,汉初的出国出土的玉衣所用的玉料和制作工艺都较以后别的诸侯国要好,如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玉衣中玉质最为上乘的。东汉建立以后,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礼制的完备,玉衣的使用制度也进一步严格起来,朝廷明确规定,金缕玉衣为皇帝专用丧服,诸侯王使用银缕玉衣,列侯以及诸侯王家族成员使用的是铜缕玉衣。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礼制再一次遭到破坏,玉衣的使用出现了僭越的现象,这些玉衣的制作工艺粗劣,使玉衣的制作和使用制度遭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曹魏建立以后,大一统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玉衣制度也随之消亡。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异穴合葬墓,首次发现了完整的成套玉衣。广州南越王墓首次发现丝缕玉衣。
玉衣发现于梁汉时期,是专为皇室贵族、诸侯王制作的葬玉,用若干带孔的小玉片按人体外形编缀而成,外观似真人,以金丝编缀者为金缕玉衣,又有银缕、铜缕和丝缕玉衣,以金缕者最为尊贵。
玉衣制度最早形成于西汉前期的楚国,汉初的出国出土的玉衣所用的玉料和制作工艺都较以后别的诸侯国要好,如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玉衣中玉质最为上乘的。东汉建立以后,中央集权制的进一步完善促进了礼制的完备,玉衣的使用制度也进一步严格起来,朝廷明确规定,金缕玉衣为皇帝专用丧服,诸侯王使用银缕玉衣,列侯以及诸侯王家族成员使用的是铜缕玉衣。到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礼制再一次遭到破坏,玉衣的使用出现了僭越的现象,这些玉衣的制作工艺粗劣,使玉衣的制作和使用制度遭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曹魏建立以后,大一统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玉衣制度也随之消亡。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异穴合葬墓,首次发现了完整的成套玉衣。广州南越王墓首次发现丝缕玉衣。
(7)【◆题库问题◆】:[单选] 甲骨文的“朕”字构形说明其本义与船的哪种性能相关()
A.水密性
B.平衡性
C.速度
D.方向
A.水密性
B.平衡性
C.速度
D.方向
【◆参考答案◆】:A
(8)【◆题库问题◆】:[问答题,简答题] 陶瓷砖瓦类文物翻结剂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①首先必须能保持文物原貌,即黏结前与黏结后从文物外貌来看基本一致。在陶、瓷碎片黏结完毕之后,载结好的陶瓷砖瓦碎片最好是看不出什么痕迹、完好如初。②用于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结剂,必须具备易流动性。因为陶、瓷、砖瓦类文物,特别是陶器和砖瓦类文物结构不致密、多孔隙,在进行黏结时黏结剂必须具备流动性好,才能充分浸润填平被粘陶器、砖瓦文物断面疏松多孔隙,使凹凸不平的部分牢固地黏结起来。③勃结剂还必须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即黏结好的陶瓷砖瓦类文物能长时间稳定、不氧化、不吸潮、不软化、不变色、黏结角度不改变、不变形④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结剂要黏着力强,对陶瓷砖瓦碎片有很好的黏结力,并能保持黏力长期不变。⑤黏结剂应具有可逆性,一旦出现新的、更好的材料,可以容易除掉。⑥陶瓷砖瓦类文物的黏结剂黏度要小,因陶瓷、砖瓦类文物结构不致密、多孔隙、黏接断面粗糙且是带孔表面,黏合剂黏度要小,才能流动好、浸润充分。⑦黏结剂固化时收缩率低,低蠕变、高韧性。⑧操作性能良好,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
(9)【◆题库问题◆】:[名词解释] 石质文物风化
【◆参考答案◆】:是指由于温度、湿度、生物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使石质文物岩体发生物理状态和化学组成成分或结构的变化过程(劣变过程)。
(10)【◆题库问题◆】:[判断题] 马家浜文化的陶器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并且样式精美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