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A.对立物
B.必要补充
C.组成部分
D.重要组成部分
A.对立物
B.必要补充
C.组成部分
D.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D
(2)【◆题库问题◆】:[问答题,论述题]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1)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所谓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只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虽然可以创造某一种新的经济条件,也可以改变甚至消灭一种原有的经济条件,但是,人们的这种行为不是随心所欲的,必须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来进行。(2)人们应尊重经济规律。正因为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因而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人们的行为如果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就会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3)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凭经济规律的摆布。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题库问题◆】:[问答题]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定义:
①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
②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①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
②银行信用的产生是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的需要。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①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②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③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再生产周期的繁荣或高涨阶段,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的商品也多;相反,在危机阶段,商业信用也相应陷入萎缩状况;而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1)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定义:
①商业信用是指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是最早出现的信用形式,直接为生产服务。
②银行信用是指银行以存款、放款等形式提供的以货币形式为主的信用。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商业信用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①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
②银行信用的产生是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的需要。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
①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本集中起来,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②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③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再生产周期的繁荣或高涨阶段,以商业信用方式出售的商品也多;相反,在危机阶段,商业信用也相应陷入萎缩状况;而银行信用可以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信用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另一方面,银行信用也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4)【◆题库问题◆】:[单选] 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物件是(()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工具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劳动工具
【◆参考答案◆】:B
(5)【◆题库问题◆】:[单选] 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
A.价值
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值量
A.价值
B.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值量
【◆参考答案◆】:B
(6)【◆题库问题◆】:[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试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图示: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我们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半(500)用于积累,即积累率不变。并按原有资本有机构成4︰1的比例进行积累。第二年的将剩余价值不变。
【◆参考答案◆】:试分析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图示:Ⅰ4000c+1000v+1000m=6000Ⅱ1500c+750v+750m=3000我们假定,第Ⅰ部类的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半(500)用于积累,即积累率不变。并按原有资本有机构成4︰1的比例进行积累。第二年的将剩余价值不变。积累后第一部类在价值上重新组合为1(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第部类在价值上重新组合为一:Ⅱ(1500c+100△c)+(750v+50△v十600m/X)=3000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是通过三方面的商品交换进行的,如图所示:(1)I(4000C+400△C)是通过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的。(2)Ⅱ(750v+50△v)+600m/x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实现的。(3)I(1000v+100△v)+500m/x与1(1500c+100△c)是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实现的。因此,扩大再生产下,社会产品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1部类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必须等于第1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加上追加不变资本的总和,即:I(v+△v+m/x)=Ⅱ(c+△c)从基本条件还可以引申出两个条件:Ⅰ(c+v+m)=Ⅰ(c十△c)十Ⅱ(c十△v)Ⅱ(c+v+m)=Ⅱ(v+△v+m/x)+Ⅱ(v+△v+m/x)这些条件反映了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扩大存在着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
(7)【◆题库问题◆】:[单选]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坚持()
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交替发展
B.先实现工业化,后实现信息化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D.信息化与工业化各自独立发展,互不联系
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交替发展
B.先实现工业化,后实现信息化
C.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D.信息化与工业化各自独立发展,互不联系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单选] 不是以固定汇率制为基础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
B.金汇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A.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
B.金汇兑本位制的货币体系
C.牙买加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参考答案◆】:C
(9)【◆题库问题◆】:[问答题] 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参考答案◆】:
①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包括生产商品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其中C和V对资本家来说,就是他的生产成本。商品价值中的C+V之所以独立为生产成本,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决定的。
②生产成本范畴产生后剩余价值不再是可变资本的增殖,而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一个增加额,即所费资本的增加额。并进而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它就转化为利润。
③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和内容,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①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包括生产商品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其中C和V对资本家来说,就是他的生产成本。商品价值中的C+V之所以独立为生产成本,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决定的。
②生产成本范畴产生后剩余价值不再是可变资本的增殖,而表现为生产成本以上一个增加额,即所费资本的增加额。并进而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这样,它就转化为利润。
③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和内容,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10)【◆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各项中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增殖程度的是()
A.年利润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平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
A.年利润率
B.年剩余价值率
C.平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