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关于教师家访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忌“指导”,对家教问题不要给家长建议
B.忌“独白”,与家长交流不要唱独角戏
C.忌“教训”,不要居高临下苛责教训家长
D.忌“揭短”,不要当着幼儿的面向家长告状
A.忌“指导”,对家教问题不要给家长建议
B.忌“独白”,与家长交流不要唱独角戏
C.忌“教训”,不要居高临下苛责教训家长
D.忌“揭短”,不要当着幼儿的面向家长告状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教师应正确处理与家长的关系,与家长及时沟通,平等对待家长,尊重家长,与家长共同形成教育合力。
(2)【◆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对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项,一是使用“各国”的提法不正确,因为当时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很少,屈指可数;二是“迅速实现工业化”之说显然不对。本题的正确选项即“不正确”的叙述,故答案为C项。
(3)【◆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试从教师职业理念的角度,评析老师的教学行为。一天,一位老师给学生上科学课,主题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老师安排学生去校园里甚至校外的大自然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并做记录。走出课堂的孩子们显得很兴奋,不久一位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捉到一只蚂蚱”。其他同学也围过来看,突然,一个同学说:“这是只公的。”围观的同学哄堂大笑。老师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观察的,公蚂蚱有劲,跳的高。”他自信的说。这是孩子最直接的推理,确是难能可贵的!老师及时表扬道:“你真是一个小生物学家,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希望你能认真研究一番。”孩子认真地点点头,就在这时,一位同学跑过来告状:“一个同学把蚂蚱踩死了。”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他走过去,几个同学正在气呼呼地责备那个同学。这位老师说:“一个蚂蚱也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个有生命的物体。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是无意踩死的。这样吧,老师提一个建议:不如挖一个坑,把他安葬了吧!”于是,在学校的草地上,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葬礼”。可以说在这潜移默化中,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珍惜,会比多少遍说教都来得有效!
【◆参考答案◆】: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值得学习的,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和赞赏。材料中教师在一个同学发现蚂蚱并通过自己判断是公蚂蚱的时候,没有向其他同学一样对他一笑置之,而是表示赞赏,践行了要尊重和赞赏学生的理念。 其次,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教师在上科学课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积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在一个同学踩死蚂蚱大家都在声讨他的时候没有过分严格批评学生,而是和大家一起安葬蚂蚱,通过实际行为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材料中教师通过户外实践的形式给大家上科学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践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做法。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素质教育的要求。
(4)【◆题库问题◆】:[单选]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来看,要求教师( )。
A.为人师表
B.爱岗敬业
C.清正廉洁
D.关爱学生
A.为人师表
B.爱岗敬业
C.清正廉洁
D.关爱学生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意思为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从教师职业道德来看,要求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
(5)【◆题库问题◆】:[单选]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保育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扬长避短。这体现了“育人为本”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服务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A.公平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服务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育人为本”要求给幼儿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6)【◆题库问题◆】:[单选]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保儿童从多种的国家和国际获得信息资料,要求缔约国采取措施不包括()。
A.鼓励儿童读物的著作和普及
B.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
C.散播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信息资料
D.鼓励开发有益于儿童的玩具和游戏
A.鼓励儿童读物的著作和普及
B.保护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
C.散播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信息资料
D.鼓励开发有益于儿童的玩具和游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儿童权利公约》第十七条规定:缔约国确认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并应确保儿童能够从多种的国家和国际来源获得信息和资料,尤其是旨在促进其社会、精神和道德福祉和身心健康信息和资料。为此目的,缔约国应:鼓励大众传播媒介本着第29条约精神散播在社会和文化方面有益于儿童的信息和资料;鼓励在编制、交流和散播来自不同文化、国家和国际来源的这类信息和资料方面进行国际合作;鼓励儿童读物的著作和普及;鼓励大众传播媒介特别关注属于少数群体或土著居民的儿童的语言方面的需要;鼓励根据第13条和第18条的规定制定适当的准则,保护儿童不受可能损害其福祉的信息和资料之害。故选D。
(7)【◆题库问题◆】:[问答题,材料题,分析] 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随风吹笛林清玄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人”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干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参考答案◆】: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人要亲近崇敬自然。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8)【◆题库问题◆】:[单选] 下列选项中,对“并非所有懂英语的员工都懂汉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有懂英语的员工都懂汉语
B.所有懂英语的员工都不懂汉语
C.有的懂英语的员工懂汉语
D.有的懂英语的员工不懂汉语
A.所有懂英语的员工都懂汉语
B.所有懂英语的员工都不懂汉语
C.有的懂英语的员工懂汉语
D.有的懂英语的员工不懂汉语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并不是所有懂英语的员工都懂汉语,即有的懂英语的员工不懂汉语。故选D。
(9)【◆题库问题◆】:[单选]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D.教育局
A.家庭
B.学校
C.人民政府
D.教育局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0)【◆题库问题◆】:[单选]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A.三
B.四
C.五
D.六
A.三
B.四
C.五
D.六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七章规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