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问答题] 简述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国近代化历程的表现、结局。
【◆参考答案◆】:
(1)表现
经济上:
①洋务运动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趋于没落。由于洋务运动以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洋务运动受封建顽固势力、外国势力的束缚和压迫。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到19世纪末,虽初步发展,但力量较小,在社会经济中未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不可能独立发展。
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革命运动兴起。但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镇压而失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且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军事上:19世纪80年代,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建成;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式陆军陆续建立。
思想文化上:"西学"广泛传播,新式学堂、译书局、报馆的创办,留学生的派遣,"西学东渐",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条件。
(2)总体结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先后失败,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当时中国并没有真正实现近代化。
(3)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4)结论:
①只有先实现国家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②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代化和现代化。
(1)表现
经济上:
①洋务运动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趋于没落。由于洋务运动以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洋务运动受封建顽固势力、外国势力的束缚和压迫。
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到19世纪末,虽初步发展,但力量较小,在社会经济中未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不可能独立发展。
政治上:维新变法运动,革命运动兴起。但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镇压而失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且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军事上:19世纪80年代,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建成;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式陆军陆续建立。
思想文化上:"西学"广泛传播,新式学堂、译书局、报馆的创办,留学生的派遣,"西学东渐",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条件。
(2)总体结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先后失败,民族工业步履艰难,当时中国并没有真正实现近代化。
(3)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4)结论:
①只有先实现国家独立,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代化。
②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近代化和现代化。
(2)【◆题库问题◆】:[单选] 学习雷锋的热潮开始于()。
A.1963年3月5日
B.1964年3月5日
C.1963年3月10日
D.1964年3月10日
A.1963年3月5日
B.1964年3月5日
C.1963年3月10日
D.1964年3月10日
【◆参考答案◆】:A
(3)【◆题库问题◆】:[问答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阵地是什么?
【◆参考答案◆】: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4)【◆题库问题◆】:[单选] 以下哪一项属于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A.白银流入,铜钱衰落
B.黄金流入,货币动荡
C.白银外流,通货膨胀
D.黄金外流,通货膨胀
A.白银流入,铜钱衰落
B.黄金流入,货币动荡
C.白银外流,通货膨胀
D.黄金外流,通货膨胀
【◆参考答案◆】:C
(5)【◆题库问题◆】:[单选] “文革”中在实际上系统纠正“文革”错误的是()
A."二月逆流"对"文革"的批评
B.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
C.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A."二月逆流"对"文革"的批评
B.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
C.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参考答案◆】:C
(6)【◆题库问题◆】:[单选]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为中华民国元年。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参考答案◆】:C
(7)【◆题库问题◆】:[单选] 周恩来为我国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经在()会议上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APEC会议
C.万隆会议
D.华盛顿会议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APEC会议
C.万隆会议
D.华盛顿会议
【◆参考答案◆】:C
(8)【◆题库问题◆】:[问答题] 请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蒋介石虽为国家领袖,但代表的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去实行抗战。
(2)蒋介石既投靠英美,又与日本有秘密协定。幻想通过公开的外交活动阻止日本的侵略,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九一八事变后,不愿抵抗,而幻想利用英美日之间的矛盾,让英美逼迫日本归还东北三省,而没有估计到英美也迫于经济危机,自顾不暇。
(3)蒋介石只看到日本经济、军事的强大,中国的落后,担心抵抗会导致亡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采取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并镇压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行动。
(4)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反共。其结果不仅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酿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1)蒋介石虽为国家领袖,但代表的却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决定他不可能也绝不会发动全国人民去实行抗战。
(2)蒋介石既投靠英美,又与日本有秘密协定。幻想通过公开的外交活动阻止日本的侵略,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九一八事变后,不愿抵抗,而幻想利用英美日之间的矛盾,让英美逼迫日本归还东北三省,而没有估计到英美也迫于经济危机,自顾不暇。
(3)蒋介石只看到日本经济、军事的强大,中国的落后,担心抵抗会导致亡国,危及自己的统治,所以他采取了这一祸国殃民的反动政策,并镇压一切反对日本侵略的爱国行动。
(4)不抵抗政策的卖国反共。其结果不仅破坏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争,也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气焰,酿成了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9)【◆题库问题◆】:[单选] 十九世纪初中英贸易由英国的哪一部门全权负责()
A.众议院
B.参议院
C.皇室
D.东印度公司
A.众议院
B.参议院
C.皇室
D.东印度公司
【◆参考答案◆】:D
(10)【◆题库问题◆】:[问答题] 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请扼要指出这两次决策实践结果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
⑴实践结果的差异:
①中共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矛盾的论断,以阶级斗争为纲,背离了经济建设的中心,急于求成,左倾错误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三年经济困难;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的突出特点,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加强;
⑵不同结果的原因:
①中共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初期,经验不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了几十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人民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②中共八大后,个人崇拜、教条主义严重,民主法制不健全,使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能够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冲破了左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③中共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经济建设遵循客观规律,稳步前进。
⑶结论
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
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才能取得重大成就
⑴实践结果的差异:
①中共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矛盾的论断,以阶级斗争为纲,背离了经济建设的中心,急于求成,左倾错误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三年经济困难;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的突出特点,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加强;
⑵不同结果的原因:
①中共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初期,经验不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了几十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人民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
②中共八大后,个人崇拜、教条主义严重,民主法制不健全,使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能够推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冲破了左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
③中共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逐步深入,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经济建设遵循客观规律,稳步前进。
⑶结论
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
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这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才能取得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