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库问题◆】:[判断题] 企业使用会计软件不符合《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要求的,财政部门应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相关部门或其派出机构。( )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答案解析◆】:企业使用会计软件不符合《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要求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财政部门应当予以公示,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相关部门或其派出机构。
(2)【◆题库问题◆】:[多选] 下列各项中,属于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优点的有( )。
A.技术成熟
B.响应速度快
C.适合处理大量数据
D.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A.技术成熟
B.响应速度快
C.适合处理大量数据
D.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响应速度快、适合处理大量数据。
(3)【◆题库问题◆】:[多选] 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主要包括( )。
A.职业性
B.继承性
C.实践性
D.多样性
A.职业性
B.继承性
C.实践性
D.多样性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会计职业道德的本质包括:职业性(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和多样性。故选项ABCD正确。
(4)【◆题库问题◆】:[判断题] 企业对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 )
A.正确
B.错误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错误
【◆答案解析◆】:企业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对于已确认为坏账的应收款项,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重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5)【◆题库问题◆】:[多选] 纳税申报的形式主要有( )。
A.直接申报
B.邮寄申报
C.数据电文申报
D.代理申报
A.直接申报
B.邮寄申报
C.数据电文申报
D.代理申报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纳税申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申报。(2)邮寄申报。(3)数据电文申报。(4)简易申报。(5)其他方式。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并征期等方式申报。
(6)【◆题库问题◆】:[多选] 录入会计科目初始数据包括( )。
A.会计科目期末余额
B.会计科目期初余额
C.会计科目本年累计发生额
D.会计科目上年累计发生额
A.会计科目期末余额
B.会计科目期初余额
C.会计科目本年累计发生额
D.会计科目上年累计发生额
【◆参考答案◆】:B,C
【◆答案解析◆】:略
(7)【◆题库问题◆】:[多选] 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不能作为登记总分类账直接依据的有( )。
A.原始凭证
B.汇总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
D.记账凭证
A.原始凭证
B.汇总记账凭证
C.科目汇总表
D.记账凭证
【◆参考答案◆】:A,B,D
【◆答案解析◆】: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下,登记总分类账的直接依据是科目汇总表。
(8)【◆题库问题◆】:[单选] “物资采购”科目核算企业购入的材料、商品的采购成本,本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 )。
A.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
B.在途物资的计划成本
C.本期采购物资的实际成本
D.本期采购物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A.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
B.在途物资的计划成本
C.本期采购物资的实际成本
D.本期采购物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分析】企业采购一批原材料,如果已经验收入库,就借记“原材料”。如果没有验收入库,就借记“物资采购”或者“在途物资”。其中,“物资采购”采用的是计划成本进行核算,而“在途物资”则是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核算。“物资采购”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在途物资的实际成本,A选项符合题意。
(9)【◆题库问题◆】:[单选] 某企业购买材料一批,并向供货方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一张,承诺3个月后付款。假若3个月后,企业无力偿付,会计人员对此的会计处理应为( )。
A.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应付账款
B.借记应付票据,贷记短期借款
C.借记应付票据,贷记预收账款
D.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其他应付款
A.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应付账款
B.借记应付票据,贷记短期借款
C.借记应付票据,贷记预收账款
D.借记应付票据,贷记其他应付款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票据到期,企业无力支付票款时,如果为商业承兑汇票,应按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票据”账户,贷记“应付账款”账户;如果为银行承兑汇票,应按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借记“应付票据”,贷记“短期借款”。本题中为银行承兑汇票,所以选项B的会计处理符合题意。
(10)【◆题库问题◆】:[多选] 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有( )。
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制衡性原则
D.适应性原则
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制衡性原则
D.适应性原则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均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